Beshom

After 46 outstanding years as Hai-O Enterprise Bhd, we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as we preserve the best of our legacy.
We are excited to invite you into our new home.

海鸥集团历经时光淬砺,46年来发展一枝独秀。
展望未来,集团整装待发,以焕然一新的英文名字营造美满的新“”。
此番华丽转变,公司优良传统不变,文化企业精神亦如初衷。

Beshom

Beshom Holdings Bhd is the new “HOME” of Hai-O’s group of companies, a Public Listed Company on the Main Market of Bursa Malaysia Securities Berhad.
Beshom has assumed the listing status of Hai-O Enterprise Bhd on
29 November 2021.

Welcome to BESHOM.

最佳生活    始于家元
海鸥控股有限公司(Beshom Holdings Bhd),2021年11月29日,
正式延续海鸥企业有限公司在大马股票交易所主板的上市地位。

欢迎光临我们的新“”——BESHOM。

新闻

茶马古道通四海,海鸥茶仓惠五洲

茶马古道通四海,海鸥茶仓惠五洲
来源:
文汇报

2006年9月22日,首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昆明隆重开幕,上千茶叶厂家在云南茶叶市场摆开了“普洱茶盛宴”。马来西亚海鸥集团董事经理陈凯希代表众多与会海外茶商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精彩演讲。“茶博会”的这一安排,彰显出海鸥在普洱茶走向世界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云南普洱茶应运而兴

      

追循普洱茶的历史,可上溯上1700多年前,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中心和天然基因库就在中国云南。

 

云南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种茶、制茶经验,形成了以普洱茶为首,滇红、滇绿紧随其后的“滇茶”系列。

 

普洱茶最原始的解释是以集散地云南普洱府为名。在清代雍正十年(1732)之后,主要是指用云南西南地区思茅、西双版纳生长的大叶种茶,杀青后在阳光下曝晒,先制成晒青毛茶;再经蒸压制成圆型紧茶。

 

紧茶(生茶)从产地运到茶叶集中地,为了防止茶叶碎,在包装前8小时先喷洒少量清水,使茶叶潮软,再由人背12天、马驮6天,完成一个初步的冷发酵过程,变成熟茶。

 

普洱茶具有醇和、耐泡、陈香的特点。不寒不燥,护胃养胃,能降脂、减肥、防癌、健齿、抗衰老。与其它茶类最大的区别在于不怕“陈旧”。储藏久了,茶的品质反而呈上升趋势,因此具有收藏价值。普洱茶的形式又可分为散茶、饼茶、沱茶、砖茶,以年代可区分一年普洱、二年普洱乃至陈年普洱。

 

普洱茶千百年来一直流行于中国上流社会并成为宫廷呈品,普通百姓是难以问津的。价格并非主因,而在于此茶有一种“寡”气,能将体内的“油水”——脂肪 “刮”去。在三餐难以为继的贫困年代,百姓身上有多少“油水”可“刮”?于是只能让脑满肠肥营养过剩的权贵享用了。

 

随着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先富起来”的台湾和香港等海外茶商发掘出普洱茶可以解渴、提神、抑菌、防治高血压、血脂,是少有的百利无一弊的天然保健品,将其益为“减肥茶”、“美容茶”、“长寿茶”,营造出一种“喝普洱茶”的时尚潮流和高雅品味,具有独占性、排它性、唯一性的“富贵茶”成了普通大众追求健康生活和文化享受的新取向。

 

除了品饮,茶客们还根据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培养起收购储藏普洱茶的嗜好,使普洱茶价格逐年提高,从而极大地刺激了云南茶业的发展,目前云南茶园面积已达30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去年产茶11万吨,其中普洱茶就突破了5万吨,稳稳坐上“滇茶”的头把交椅。

 

 

大马茶市场乘势而旺

 

成立于32年前的马来西亚海鸥企业,由一群曾为在自己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奋斗过的职业半职业革命家和群众组成。与中国大陆有着深切的血源、文化和信念认同关系,因而兴办企业也走的是经销中国商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外汇的道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海鸥自然而然搭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顺风车。虽几经坎坷,仍然稳步成长为业绩骄人的上市公司。

 

以经营中国医药保健品起家的海鸥集团,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涉足大马茶叶市场,销售量只占集团经营一个小小的比例。自普洱茶强劲东风从港台吹遍中国大地,海鸥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这个巨大的商机,毫不犹豫地切入进去。而快速发展成为云南最具前景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普洱茶也到了“非走向全国,非走向世界不可”的地步。双方一拍即合。海鸥与与云南省政府和名列前矛的各大茶业集团强强联手,虽然不是普洱茶最早的海外普及者,却后来居上将这个商机在大马发展到了极至。

 

常言道:将门无犬子。统领海鸥茶业子公司的陈景岗是海鸥集团掌门人陈凯希的公子。这位曾在中国名校北京大学留过学的青年才俊,对博大精深的中国茶历史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把个人喜好融入对普洱茶的行销上,使单纯的商业行为带上了浓郁的企业文化色彩,做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茶道”。

 

云南生产普洱茶的企业成千上万,陈景岗只挑选了几家最有代表性的公司作为自己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无论是国营、民营还是私营企业,除了品质保证,还要有出新、出奇、出彩的“卖点”。海鸥“后发制人”在短短几年就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普洱茶销售商,不能不说是陈景岗创造的一个奇迹。

 

 

传统 “中茶”金不换

   

位于云南昆明跑马山的昆明茶厂,是隶属中国中粮集团土产畜产的子公司,生产的茶叶以“中茶”驰名海内外,是大陆唯一能打“中”字的国有品牌。这个厂的厂龄比新中国的国龄还老,产品也随国家的命运几经沉浮。在计划经济时代,“中茶”处于垄断地位,“滇红”、“滇绿”畅销欧美,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竞争打破垄断,这个茶厂曾一度陷入低潮。

 

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加之普洱茶突如其来的大行情,给国营昆明茶厂重新注入活力。机器又开始超负荷运转,制茶技术精湛的老职工再度被请回,用最纯粹最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和包装普洱茶。

 

被打上“中茶”品牌的普洱茶所代表的国家信誉不容置疑,海鸥将昆明茶厂的普洱茶作为进军大马的首选产品,就是冲着“中茶”的“国营”实力和金字招牌。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茶叶市场上,有国家级的品质保障,才有大马市场的价值保障。

昆明茶厂在海外商场再度展示昔日龙头企业的好景已经不远。

 

“中茶”的高质量提升了销售商的形象,作为昆明茶最重要的海外代理,海鸥也从经销“中茶”批评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

 

云南普洱茶业朝着“稳定、优质、名牌、高效”的方向发展,为海鸥的永续经营提供了保障。

 

 

新潮“龙润”开时尚

 

海鸥的另一个合作伙伴--云南龙润茶业集团,耸立在昆明西郊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座气派的现代化建筑中。

 

龙润茶业是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及海外上市公司的云南龙润集团中国市场上的旗舰,依托母公司在北京、香港和美国等地的医学研究能力,借助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得天独厚的茶山资源优势,建立起“企业+茶农+基地+市场”的产业链,全力打造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现代普洱茶。

 

龙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焦家良说,普洱茶是时代的产物,因而龙润生产的普洱茶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龙润集团靠经营药业起家,也采用制药的严格标准生产普洱茶,从原材料到产品出厂、储藏运输,须经过86道质量把关,生产过程向可通过玻璃墙供消费者开放参观。向市场提供安全、卫生、健康的普洱茶。

 

为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龙润除生产传统的砖、砣、饼普洱茶外,还生产多个将普洱茶繁锁的冲泡“茶道”减化为比袋泡茶更方便的“即溶”普洱茶,只要想喝,可以随时随地将小袋茶粉倒进装有可饮用清洁水的杯碗壶瓶中,摇一摇,就是现成的普洱茶水。一句形象广告语“今年流行摇着喝”,为古老的普洱茶开拓出一个新潮时尚的大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龙润即溶普洱茶的出现,会对传统普洱茶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某种程度来说,将代表普洱茶消费的新潮流和新方向。

 

海鸥非常顺利地得到“龙润普洱”在大马的总代理。与“中茶”“南洋”普洱不但不会产生市场冲突,反而会形成一个传统与时尚交容互补的势态,扩大普洱茶的市场的占有率。与龙润结盟,又使海鸥在大马市场登上一个制高点。

 

 

配合“龙生”藏“古董”

 

云南普洱茶的故乡普洱县位于云南省思茅地区境内。云南龙生绿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及思茅市政府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龙生”拥有原产地原生态茶园4万亩,年产各种高、中档茶叶6千多吨,制成四大类50多个品种,多次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云南名牌产品”、“云南省著名商标”及中国农科院“有机茶”认证。龙生集团1万亩无性系良种基地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为“云南大叶茶无性系有机茶示范基地”。

 

今年5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龙生集团董事长朱启忠陪同下视察了这片位于思茅营盘山的万亩茶园,给龙生集团带来极大的荣耀。

 

有着如此显著优势,“龙生”并不因自己的“龙头”地位而沾沾自喜。他们们深知有好产品并不等于有好销路,要在百花争艳的普洱茶市场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传统的店面批发零售,还需创造出一些特殊的市场运作方式。

 

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普洱茶年代越久价格越高,口感越好。优质普洱茶,每年能有10%至15%的增长率。

 

近年来,随着普洱茶拍卖天价迭出,这一特殊收藏品席卷大江南北。全国各地收藏普洱茶的队伍都在以成倍的速度增长,普洱茶的销量、价格也是直线上升,这一势头有增无减,越来越多的人竞相收藏普洱茶。

 

龙生集团看准了这一市场趋势,大胆开设了中国目前唯一的一个“普洱茶收藏交易行”,将自己生产的普洱生茶销售给私人或企业收藏,至少一年后再加上增值百分比的价格回收,贮存的年限越久,回收价格也越高。收回后再以更高的价格推向市场。使原本只是消费品的普洱茶又增添了某种带有金融期货的色彩。

 

“交易”成“行”,必需有顺畅的流通渠道。龙生为此在全国各地开设了数十家“兰茶坊”连锁店并以极快的速度扩张,以保证龙生普洱茶销得出去,收得回来,再销得出去。

 

海鸥与龙生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除了引进他们的上等好茶,也把这种营销方式借鉴过来并发挥得淋漓尽致。大量的普洱茶通过海鸥连锁店被大马茶客买回去收藏,一年或数年后又有部份陈茶返销回海鸥。一些普洱茶甚至到马来西亚“旅游”了一趟又以回到“出生地”龙生,海鸥和他的“战略伙伴”一起,用有限的资金做出了无限的市场。

 

有人顾虑这种“普洱茶银行期货”是否带有投机性质,是否会产生“泡沫”。龙生集团副总经理赵春宇为此做了解释:普洱茶是一种只能在云南部份地区生产的特殊产品,产地产品有限,又因是一种日常饮用的消费品,贮存过程中就会有相当一部份被茶客喝掉或作为厚礼送掉。真正被长期收藏成为陈年普洱茶的少之又少。“物以稀为贵”,才有增值空间,具备“期货”特质。收藏普洱茶不可能出“过剩”的泡沫,供不应求的市场决定了这是种风险不大的投资方式。

 

 

建立普洱茶 “大马仓”

 

有云南省最具实力最有特点的普洱茶企业做后盾,海鸥茶业迅速坐上马来西亚普洱茶经销“龙头老大”的交椅。销售也在集团贸易额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只有2千多万人口的马来西亚市场毕竟有限,与几个大茶行合作,搞几个大动作,就把大马的普洱茶市场做到几乎饱和。以后的发展余地和空间在哪里?这正是年青的普洱茶“大亨”陈景岗面临的挑战。

 

经过悉心观察研究,陈景岗提出了建立普洱茶“大马仓”的战略构想。

 

茶客都知道,普洱茶越陈越香,一块重350克、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饼,身价甚至贵过一辆本田车。但“越陈越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决定于储存的环境、茶的本质特性、陈放的年限等等。

 

茶叶一般来说要喝新鲜的,只有普洱茶是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茶叶。它可以在自然中呼吸,在空气中持续发酵,时间越长越能展现出普洱茶的陈香醇味。

 

制成砣、砖、饼状的普洱茶只能算“初步完工”。将其置于仓库与货架上继续与空气接触而产生发酵,久而久之产生“陈味”,才可逐渐成为上乘的普洱茶。

 

普洱茶的存放很有讲究,又有“干仓”和“湿仓”之分。“干仓”干燥通风,发酵陈化较为缓慢,但不会发霉变质,能保持普洱茶原质醇真。“湿仓”是把普洱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加速茶叶陈化炮制。由于一般的茶客难以辨别普洱茶的真实年代,广东香港一些急功近利的茶商采用湿仓存茶,人为加温加湿,一两年的生茶就可“速成”为七八年的熟茶。这种茶看上去又陈又旧,喝起来也没有醇香的口感,久而久之,就可能影响到顾客对普洱茶的判断和欣赏。

 

陈景岗在长期经销普洱茶过程中,发现马来西亚具有长期贮存普洱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介于天然的“干”“湿”之间。既高温潮湿,又干燥通风,普洱茶置放于大马自然环境中,无需人工催化,就比有四季之分的中国大陆发酵快得多。如果将大量的普洱茶销进大马,搁置数年或数十年再销到大马和大马以外的市场。既能保持普洱茶的色香味,又能加速产品的陈化增值。从天时地利来看,马来西亚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最大的、全新的普洱茶海外集散地。

 

这个地处东盟中心的集散地,又是中华文华、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交汇点。如今普洱茶早已不再是华人饮用的“专利”,也成为马来民族和印度民族共同喜好。完全可通过华人将普洱茶推行到东盟各国,通过马来人推行到中东伊斯兰地区。有了“大马仓”提供充足的货源,普洱茶就可以长驱直入扩张到世界各地。甚至返销到它的出生地中国。让普洱茶在国际大循环中增值,马来西亚这个小市场就可以做出不可思议的全球化大文章。

 

早在千多年前,普洱茶通过一条蜿蜒崎岖“茶马古道”从滇、川、藏三大区域延伸到印度、尼泊尔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到了今天,一个全新“大马仓”的出现,或许会把普洱茶更大范围地传播到全世界。

 

 

陈凯希对普洱茶的六大献言

 

马来西亚海鸥集团董事经理陈凯希是云南省政府经济顾问,对在海外经销云南省土特产品做出过巨大贡献,深受云南政府官员和商业伙伴敬重。

 

在参加本届云南“茶博会”期间,他与云南各路普洱茶“好汉”广泛交流切磋,公开表明海鸥的目标:推动云南普洱茶成为国际超级品牌!

 

 

为此他对云南省政府发展普洱茶提出了六项建议:

 

一、      政府对普洱茶产业实施优惠政策,建立普洱茶发展局,整合海内外企业、涉茶人士和各种资源;

 

二、      动员政府力量,广泛宣传普洱茶和弘扬中华茶文化,促进六大茶山、茶园、茶树、茶艺等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扩大普洱茶的国际知名度。

 

三、      结合产、政、商、学力量,钻研普洱茶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内涵,提高普洱茶的国际地位。

 

四、      设立研发部门,复原古法制作普洱茶工艺。调制出口感和品味迎合海外消费者的新型普洱茶。

 

五、      建立调节茶价和管理普洱茶经营的专门机构,抑制操纵茶市、对压级压价、以次充好、或烘抬茶价、过度炒作的等行为进行有效管理。

 

六、      结合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内涵,制定保护普洱茶的条规政策。

 

文:郜晋妮

(原载2006年10月15日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