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清专访)自2002年8月双方缔结连理枝以来,北京同仁堂与海鸥集团这桩同业联姻已经开出甜美坚实的结晶品,喜事接二连三,佳音报个不停。 拥有超过300年历史的北京同仁堂趁着丙戍年春的蛩音未绝于耳之际,在云顶第一世界酒店办了一场“2006北京同仁堂联欢之夜”,邀得各方商伴及友好出席,气氛浓郁。这场宴会也是同仁堂首次在海外举行的联欢夜,它的举动具有多重意义。 平均30%成长率 北京同仁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北京同仁堂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永玲接受《工商世界》专访时表示,此回在海外办联欢之夜标志着同仁堂与合作伙伴(海鸥集团)的进一步联手推动更大的合作层面,以实际行动表达热情和诚恳。 丁永玲说,从2002年开始合作以来,北京同仁堂在大马的业绩每年平均取得30%成长率,这是一个可喜的正面数字。 海鸥集团在2002年开始代理同仁堂的成药、药酒。较后又联合投资设立医务所和门市部,先后在吉隆坡和槟城设立分行。 据丁永玲透露,大马第三间同仁堂分行将在今年内启业,地点定在新山。 目前,计划已来到定点阶段。她笑说,由于物色中的地点各有优势,所以仍未下锤敲定。然而,她强调新山分店铁定要在今年内开业。 分销到中东 提及与海鸥集团进一步合作方面,丁永玲说,将引进同仁堂饮片、更多药酒类到本地。 她说,大马在地理位置上适中,是一个极佳的平台,对打进东南亚市场,甚至辐射到中东市场,都是一个理想点。 “将来我们把产品在大马包装,分销到中东市场,因为这里是清真产品转销的枢纽。” 据丁永玲表示,大马是亚洲最大的华人聚居地之一,也是北京同仁堂海外发展的主要着眼点。往后在合作上将加大力度。 “在马来西亚取得这番成绩,都是得益大马政府、驻马大使馆、海鸥企业、行销队伍的支持与通力合作。”丁永玲如是表示。 丁氏在同仁堂服务22年,拥有中药底子。她在服务期间,用二年半时间在工余完成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国际企业管理系,取得硕士学位。 整体实力壮大 据丁氏说,北京同仁堂高阶主管必须有中药、中医的认识。目前,她掌管同仁堂海外业务为主。 北京同仁堂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24个剂型、800多个品种的生产能力、两家上市公司、数百家海内外公司和药店的大型中药企业集团。 随着整体实力的不断壮大,北京同仁堂国际化经营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自1993年起北京同仁堂相继在马来西亚、香港、英国、澳洲、泰国、印尼、加拿大、美国、韩国、澳门等地以各种形式建立了合资公司及独资公司,并开办了20家药店。目前,在柬埔寨、菲律宾、越南等地的合资公司和药店也正在筹备当中。 一条龙管理 更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为促进同仁堂海外产供销协调发展、搭建海外发展新的平台,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投资1.5亿港币在香港大城工业园筹建了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目前工厂建设正在有序进行,预计今年8月即可进行投产,今后的国药公司将实现产品研发、原料购进、生产到销售、售后服务、网点建设一条龙管理,从而为下一步同仁堂实现国际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丁永玲指出,同仁堂2005年总业绩近55亿人民币,在中国境内有近500家药店,员工7千多人。 “根据我们的目标,在2010年,药店将增加到一千家;海外药店增加到100家。” 她说,由于走得快,走得稳,覆盖面广,海外业绩贡献率占总体业绩近百分十。 “随着国际化速度的加快,北京同仁堂除了经营中医中药,在更大意义上来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丁永玲肩负使命把同仁堂办好,300多年老字号的压力之重可想而知,“我们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 不老的老招式 撑起百年同仁堂 (林进撰文)企业能经营的恒古长青必有其中秘诀作为事业的基石,这些百年老企业也是企业界个案研究中最广于探讨的对象来源。 在中国,论300年以上的老字号如凤毛麟角,北京同仁堂是极少数的一家。 • 文化牌 作为一家已有337年历史,曾供奉御药188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同仁堂在华人世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以其为原型拍摄的电视剧《大宅门》、《大清药王》等更是让它声名远播。剧中北京同仁堂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品质,雕梁画栋如故宫的门面让人仿佛走进了大宅门,各式各样的堂训牌匾和字画在店内随处可见,并首次将《黄帝内经》的主要篇章作为殿堂装饰,刻在了店内的主要位置。每一条堂训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幅字画都有它的历史,它们共同书写和表达的只有一个心声--让顾客放心。 这种厚重的企业文化对每员工同仁堂的员工来说都是一种鞭策,会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对于每一位顾客来讲,则可以完全放心和信任。北京同仁堂开拓市场从来靠品质、靠信誉、靠服务,不会在业界挑起价格战。 • 质量牌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北京同仁堂的古训,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保证产品品质的堂规。《大宅门》里有这么一段,讲原料供应紧张,伙计们在制药时减了主要成分的比例,七老爷发现后将制成的药全部销毁了,体现的就是这两句话的意思。“修合”指制药,中成药的配方是保密的,别人看不见,药德好药才好。北京同仁堂的品牌是通过几百年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挣来的。好人品才能出好药,这正是北京同仁堂最大的凝聚力之所在。 诚信是所有企业经营的根本,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更是重中之重。所以走进店里迎面就是“诚信为本,药德为魂”八个大字。这样的文化符号在北京同仁堂各店都可看到,这是每个员工都必须遵循的准则。“稳定的质量是北京同仁堂成功的关键所在。”诚信为本,质量为上,质量为先,一切服从质量是北京同仁堂发展的根本。也是全国各地药店以同仁堂的产品为招牌产品的原因所在。 • 管理牌 “同仁堂”的金字招牌337年不倒,不仅因为有养生济世的经营宗旨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还因为它有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职业道德。据介绍,北京同仁堂对所有坐堂医生的要求是:一种病20元处方能治好,决不能开出25元。要以为患者负责为第一责任。同时,北京同仁堂也与时俱进,不断引进全新的科技管理手段、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管理,从医生处方到抓药、煎药、取药,全部电子程序化管理,避免因书写辨认误差等引发错误。同时建立药师负责机制,对所有进店抓药的处方进行审核。 • 服务牌 2005年4月底,杭州一个3岁的男孩不幸遭受歹徒劫持,脑部受到重伤,生命岌岌可危。在医生的治疗下,服用了一颗20年前的安宫牛黄丸后奇迹般地有了一点微弱的反应。为此医生建议使用一定剂量安宫牛黄丸进行治疗,或许有希望,但家人寻药无门。得此消息,北京同仁堂集团表示:根据孩子的状况,公司将无偿提供短期内服用的20丸安宫牛黄丸。这20丸珍贵药材均为十年前生产,并且现在已无生产,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像这样扶危济困的事在北京同仁堂不胜枚举。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服务和奉献没有地域的限制。在北京同仁堂,不管你收入高低,外表俊丑,你都一样会受到尊重和细心接待。 经营的成功典范 文:冯进茂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中药业的第一品牌。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创始人乐显扬。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享受皇封特权,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300多年来,同仁堂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不敢减物力”作为永久的训规,始终坚持传统的制药特色,其产品以质量优良、疗效显著而闻名海内外。以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丹、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等为代表的十大王牌和十大名药,一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同仁堂也因此成为质量和信誉的象征。 同仁堂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024,392,082.05元,净利润146,648,474.92元。集团下属的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也取得了很好的业绩。300多年的老字号又焕发了勃勃生机,可以说同仁堂是老字号经营的典范。 (《工商世界》2006年3月号)
